事實確實如此,我查了一下,當(dāng)時明朝每年的收入,大致是四百萬兩,而明朝一年的軍費,竟然是五百萬兩!如此下去,必定破產(chǎn)。
明朝,其實就是公司,公司沒錢要破產(chǎn),明朝沒錢就完蛋,而軍費的激增,應(yīng)歸功于努爾哈赤父子這十幾年的搶掠帶折騰,所謂明亡清興的必然結(jié)局,不過如此。
雖說經(jīng)濟緊張,但崇禎還是滿足了袁崇煥的要求,只是打了個折——三十萬兩。
錢搞定了,接下來是搞人。首先是遼東巡撫,畢巡撫死后,這個位置一直沒人坐,袁崇煥說,干脆別派了,撤了這個職務(wù)拉倒。
崇禎同意了。
然后袁崇煥又說,登州、萊州兩地(歸他管)干脆也不要巡撫了,都撤了吧。
崇禎又同意了。
最后袁崇煥還說,為方便調(diào)遣,特推薦三人:趙率教、何可綱、祖大壽(他的鐵桿),趙率教為山海關(guān)總兵,何可綱為寧遠總兵,原任總兵滿桂、麻登云(非鐵桿),另行任用。
崇禎還是同意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請示任用這三個人的時候,袁崇煥曾經(jīng)說過一句話:
“臣選此三人,愿與此三人共始終,若到期無果,愿殺此三人,然后自動請死。”
此后的事情證明,這個誓言是比較準(zhǔn)的,到期無果,三人互相殘殺,他卻未能請死。
至此,袁崇煥人也有了,錢也有了,薊遼之內(nèi),已無人可與抗衡。
不,不,還是有一個。
近十年來,歷任薊遼總督,無論是袁應(yīng)泰、熊廷弼,王化貞,都沒有管過他,也管不了他。
“孤處天涯,為國效命,曲直生死,惟君命是從?!?/p>
臣左都督,掛將軍印領(lǐng)尚方寶劍,總兵皮島毛文龍泣血上疏。
決定
袁崇煥想殺掉毛文龍。
這個念頭啥時候蹦出來的,實在無法考證,反正不是一天兩天了,而殺人動機,只有四個字:看不順眼。
當(dāng)然,也有些人說,袁崇煥要殺掉毛文龍,是要為投敵做準(zhǔn)備,其實這個說法并不新鮮,三百多年前袁崇煥快死那陣,京城里都這么說。
但事實上,這是個相當(dāng)無聊的講法,因為根據(jù)清朝《滿文老檔》的記載,毛文龍曾經(jīng)跟皇太極通過信,說要投敵,連進攻路線都商量好了,要這么說,袁崇煥還算是為國除害了。
鑒于清朝有亂改史料的習(xí)慣,再加上毛文龍一貫的表現(xiàn),其真實性是值得商榷。
袁崇煥之所以決定干掉毛文龍,只是因為毛文龍不太聽話。
毛文龍所在的皮島,位于后金的后方,要傳命令過去,要么穿越敵軍陣地,要么坐船,如果不是什么驚天劇變,誰也不想費這個事。
躲在島上,長期沒人管,交 通基本靠走,通訊基本靠吼,想聽話也聽不了,所以不太聽話。
更重要的是,毛文龍在皮島,還是很有點作用的,他位于后金后方,經(jīng)常派游擊隊騷擾皇太極,出來弄他一下,又不真打,實在比較惡心。被皇太極視為心腹大患。
但這個人也是有問題的,毛總兵駐守皮島八年,做得最成功的不是軍事,而是經(jīng)濟,皮島也就是個島,竟然被他做成了經(jīng)濟開發(fā)區(qū),招商引資,無數(shù)的客商蜂擁而至,大大小小的走私船都從他那兒過,收錢就放行,他還參股。
打仗倒也真打,每年都去,就是次數(shù)少點——六次,大多數(shù)時間,是在島上列隊示威,或者派人去后金那邊摸個崗哨,打個悶棍之類。
但總體而言,毛文龍還是不錯的,一人孤懸海外,把生意做得這么大,還牽制了皇太極,雖說打仗不太積極,但以他的兵力,能固守就及格了。
鑒于以上原因,歷代總督、巡撫都是睜只眼閉只眼,放他過去了。
但袁崇煥是不閉眼的,他的眼里,連粒沙子都不容。
幾年前,當(dāng)他只是個四品寧前道的時候,就敢不經(jīng)請示殺副總兵,現(xiàn)在的袁督師手握重權(quán),小小的皮島總兵算老幾?
更惡劣的是,毛文龍有嚴重的經(jīng)濟問題,八年多賬目不清,還從不接受檢查,且虛報戰(zhàn)功,也不聽招呼,實在是罪大惡極,必須干掉!
其實毛總兵是有苦衷的,說我撈錢,確是事實,那也是沒辦法,就這么個荒島,要不弄點錢,誰跟你干?說我虛報戰(zhàn)功,也是事實,但這年頭,不打仗的都吹牛,打仗的都虛報,多報點成績也正常,都照程序走,混個屁?。?/p>
我曾查閱明代戶部資料及相關(guān)史料,毛文龍手下的人數(shù),大致在四萬多人左右,按戶部撥出的軍餉,是鐵定不夠用的,換句話說,毛總兵做生意賺的錢,很多都貼進了軍餉,很夠意思。
可惜對袁崇煥同志而言,這些都沒有意義,在這件事上,他是純粹的對人不對事。
大難即將臨頭的毛總兵依然天真無邪,直到他得知了那個消息。
崇禎二年(1629)四月,薊遼督師袁崇煥下令:凡運往東江 之物資船隊,必須先開到寧遠覺華島,然后再運往東江 。
接到命令后,毛文龍當(dāng)場暈菜,大呼:
“此乃攔喉切我一刀,必定立死!”